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

共鳴問題,每一個音域限定一個共嗚位?

現在很多人也說,唱低音時我們用胸腔,中音用口腔或鼻腔,高音才用頭腔,真的要每一個音域限定一個共嗚位嗎?在本人看來其實是不用的..


市面上很多老師也會說這些是必然的,但其實這只是唱流行曲的”基本”共嗚位,我們不需要去限定那些音,用哪些共嗚,為什麼呢?請看看本人的比喻你們會比較易明白吧..

其實歌唱的音域就好像我們踏單車一樣,例如我將低、中、高音比喻為平路、斜坡、大斜坡,將胸腔比喻為單車中的1,2坡,口腔或鼻腔為3,4坡,頭腔為5坡...我們平時踏單車行平路時,坡數通常是在1坡,因為我們不會覺得辛苦,普普通通,所以”基本”上是這樣的,但只要單車上斜坡,必定會將坡數更改,大斜坡更是去到最盡的坡數,問題就來了,有人會說,我上大斜坡,我可以用1坡去踏上去...


對,你是踏上去了,但過程很辛苦,為何不轉用5坡,這不是容易便能夠踏完大斜坡嗎?道理一樣,你平路時也用5坡,豈不是更省力嗎?


唱歌也是一樣,很多人也有誤解,應該是書藉問題吧,我們先不要限定我們唱的是流行曲先吧,因為練習上,古典與流行也是同一樣的,要將氣息平衡,將氣下壓到丹田位置,利用氣將丹田的肌肉橫向申延至背肌(形成整個橫隔模也是脤起的),然後發聲時口腔中的上鄂需要向上拉,令到口腔通往頭骨的通道打開,發聲時先定了一點在兩眉中間,然後將聲音跟著意識向上拉,這樣很容易就能夠使用頭腔去唱任何音,不管低音或是中音也能使用..

為什麼流行曲要在高音才使用頭腔呢,因為流行曲沒有將口內的通道打開,但唱高音時,口形會比較大,從而能夠將通道打開,這就是一般人的誤解高音才能用頭腔...其實,只是你們的通道沒有打開,僅僅如此,不要想得太複雜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